本帖最后由 遇随而安 于 2013-10-21 06:23 编辑
一、出行
2013年3月16日,四五点钟的时候被雷声唤醒,窗外风雨急骤,这应该是今年的第一声春雷了吧,虽然不少人担心今天的春雨会影响徒步随县高城镇三家寨的活动,但是我心里有数,只要组织方不取消,我是不会在乎这早春薄雨的滋润,何况天气预报是越来越准了,说今天是阵雨转小雨,这几天前前后后都没雨,好的不灵坏的灵,今天的雨舞不会很给力的。 六点不到就打开电脑上线,照例是查看一遍QQ群落里昨晚那些夜猫子们的回音余声,依旧很热闹,早上6点43分网友“空江看月”在群中询问“三家寨能成行吗?”,组织者军刀很负责地回话:“高城只下了几分钟,很早就停了"。 8点集合,略等了个别微迟的会员,8点半车辆从金融大厦出发向高城三家寨方向行驶,“军刀户外俱乐部”带队的军刀群主自驾私家车开路,路上军刀介绍说考虑到山路不便于大型客车行驶,所以今天安排驴友们乘坐的是一辆35座的巴士,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限制了这次户外活动的人数,拒绝了一些群友的入队申请。军刀开着车在前面趟路,主要是给后面的客车确定高城镇至三家寨的行驶线路,小车在高城街上绕了两圈,最后确认线路无误,在一个分岔路口聚齐后直奔三家寨。
高城的雨确实没怎么下,天空春云铺敷,地面却是干的,空气中氤氲着水气,树木冬草也因此湿润着,一行驴友四十余人行走在山林坡岗之间,时而茂林围绕,时而登临望远,在花草中寻路,在巨石上休憩,中午快十二点的时候,大家穿过了第一个山寨,在一片松林下围聚着分享自带的午餐,欢声笑语穿绕林间。
可能是由于高城的雨水晚于城区的缘故,一点多的时候漫山涨起浓雾,十米以外几乎不能辨人,这次户外活动人数还是比较多的,行进途中队伍分散了前后几百米,成员里女性、小孩居多,从安全考虑领队决定提前结束,开始返行。雾云可能也多少影响了大家的兴致,以前曾经来过的网友说如果是晴天,景色会漂亮很多。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,回到城区,洗去远足的辛劳,重拾闹市的纷扰。 二、山寨的秘密 今天探访的究竟是一个什么山寨,这个问题一直迷惑着众多驴友们,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这个寨子是土匪寨,似乎不象是村民或是大户人家的山庄别墅。 活动贴子里介绍:“在三家寨和雷公山顶,有5公里至今保存较好建于明朝的古寨城墙”。在山寨中探访,追寻不到山寨曾经的繁华,寨中房屋大多是就地取材用山石垒建的,很多只有十几平米,屋顶当然是早就没有了,只能看到一扇小窗,在墙体上会留出一个屉格,可能是当年主人放置油灯杂物的位置,很多山民土屋都是这样的规格,这样的面积,寨房与深山村民的土屋基本一样,只是建筑材质换成了山石。
遥想当年主人青灯一豆,独坐石屋,恐怕没有壮士匪人快意恩仇的豪情。走进寨门,第一栋建筑与众不同,唯有这一栋建筑使用了烧制的青砖,而且跟其他石屋相比,这栋建筑面积就大多了,肯定是山寨头人居住、议事的地方,如果三家寨真的是匪寨,那么这栋依傍三米多高的前寨门(南门)的建筑大概就是“聚义堂”了吧。
寨墙逶迤,环绕山顶,圈地面积不小,墙体有两米左右的高度,也是就地取材用山石垒建的,看上去颇为壮观。只是个人有一个疑虑,这里裸露的山石大多是沉积岩石,有小朋友说就象一页页书那样的层次分别,说明这个地方在远古的时候是没于海水之下的,这样的石材建成的围墙外壁并没有涂层处理,非常便于攀爬,如果这真的是一个匪寨,官兵进攻的时候,夜间实施偷袭翻墙而入大概不是很难,换个角度讲如果是一个民寨,那么这堵寨墙面对土匪的偷袭更是没有什么防护能力,几公里长的围墙如果依靠人员巡逻防御,只怕人力不足更不可能保持常态。
这山寨究竟是一个什么山寨,是谁所建,做什么用的,实在看得人云里雾里,寨门上当年大概是有名字的,岁月沧桑,风雨剥洗,看不到任何的文字。回家后立即翻查《随州志》,可能是版本不对的原因,没有找到关于三家寨的史志记载,只零落地在互联网上查阅到随州一些寨子的介绍,也多是猜想推测:“随县历史上也是盗匪猖獗的地方,尤其民国期间,土匪四起,十分猖獗,邑人深受其害。于是,自明末到1949年的300余年里,官府就踞险筑寨,屯兵御敌;地方豪绅耗资修寨,藏宝防身;邑人也纷纷集资建寨,避战乱躲盗匪。境内寨堡林立,鼓角相闻。直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,随县才结束了战乱和匪患,人民安居乐业,那些屹立山巅的寨堡,便失去了往日的功能和繁荣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在风雨的侵蚀下,山寨便日渐毁废、消亡。" 三、山寨与主流文化 近年来“非主流”文化盛行,山寨文化就是旗帜。随州地处丘陵平原,自然生态环境良好,所以神农部落才会在适合中华民族生存繁衍的淮河、长江流域之间兴盛,主流文化当然驻留在我们随州人常说的畈上,山高水险的山寨本来是不适合居住的,如果没有特殊的原因,山寨何必与适应春耕秋收的畈地对抗,作为山寨的非主流文化那么辛苦地在夹缝中生存,必然有它的历史原因和依据。 现在,原本非主流的山寨文化颇有成为主流文化的趋势,有人说山寨文化的核心就是“非主流的奋斗”。正因为其非主流,所以不用遵守主流的清规戒律,复制也好,创新也罢,都不按常理出牌。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候,看到2010年8月有一条高城三家寨发展森林公园的招商消息,后来大概是没有吸引到投资无疾而终,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说有些可惜,从古迹保护的角度来说也不是坏事。保护与开发,学习与继承,主流与山寨,都可以在中国传统的中庸文化里找到平衡,凡事过犹不及,把握好“度”的尺寸,山寨与主流就不是矛盾对立的了。 (部分照片来自网友空江看月,在此注明,并表示感谢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