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州摄影网

查看: 1752|回复: 1

[用光布光] [ZT]光线就是创造力 详解造型光的各种类别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4-1-15 09:12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  对不同天气的用光分析,我们懂得了光线的软硬;对水平角度和垂直高度的太阳分析,我们收获了光位的概念;光比及影调的诠释,总结了用光对画面的造型;而上章节中的户外补光,你抽象出了什么概念?

  我想起码明白了在行为上,打光是什么样的。摄影很大程度上属于艺术学科,和很多艺术学科一样,其中不乏理性抽象的概念定义。摄影的初中期学习完全可以是证明化、逻辑化的。我认为这是优势,逻辑化、证明化的学习起码比国学容易多了。

相关阅读:光线就是创造力 巧用户外的选光与补光

          光线就是创造力 必科普的几个用光的术语

          光线就是创造力 不同类型用光角度的选择

          光线就是创造力 不同天气下巧妙区别用光

  户外用光时,我们讨论过多云天气是非常好的人像摄影时机。在一定角度光位选择下,太阳光与天光(云层散射光)构成的光比不至太大,也不会像阴天那样没有。如此既能获得相当的画面细节,还能保留足够的立体层次。对于摄影师的效率而言,还很大程度上节省了补光的人力物力。我曾说过,选择户外光线也是打光。上述的事例中,天光、环境反射光形同晴朗天气时的反光板。相同作用不同来源的光线,有个抽象性的概念——辅光。

  在造型打光中,光线又按地位抽象型的分为——主光、辅光、背景光、轮廓光、修饰光。


前侧光主光塑形

  主光,即照明中起主要作用的光源。用于显示拍摄对象的基本形态,表现画面的立体空间和物体的表面结构,它的主要功能是表现光源的方向和性质,产生明显的阴影和反差,塑造人物和景物的形象,有些文献中将其称之为塑型光。一般来说,它需要形成一定的明暗反差以突出立体感和质感,通过硬光使被摄主体表面产生光斑和闪光。但不绝对,软光也能作为主光使用,它能产生丰富的中间影调,但对戏剧化造型有所缺失。

  大部分情况下,主光是整体照明方案中最亮的光源,但不可绝对。如在逆光时拍摄,非塑造剪影画面,需要从正面给以补光,这时候的补光才是对被摄主体起主要塑形作用,补光可以通过不同角度去实现镜头迎面的影调分布。该类情况下,最亮的光线起到轮廓光作用,而补光的地位才是主光。

  主光可采集于自然(太阳、环境反光),也可以是人工创造,这不是讨论重点。问题在于,如何选择主光的软硬、水平角度和垂直高度。人们最常面对的、最熟悉的照明效果是户外阳光,在审美经验上喜好的是太阳于侧上方,并具有明显方向性(该点在分析午间顶光时已做详细讨论)。电视摄影的审美艺术性一般要求不是太高,摄影师通常将主光设置在被摄对象的上侧前方,即摄像机光轴向上30°~45°的位置上,达到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画面。

  它当然不是固定不变的,按照我们在垂直角度、水平角度分析中所指出的,更改常规主光照明方式能获得多种画面造型。规律如下:主光越高上亮下暗愈加明显;主光与镜头光轴角度越大,亮区越少,立体空间感越强;逆光时环境空间感极强,主体陷入简洁的暗区,形成极具戏剧化的效果。


顺光主光


侧光主光


逆光主光主体剪影

  画面布光(即打光)遵循严格的步骤(经验主义者除外),在确定主光造型后,需从摄影的角度评估亮暗区在画面中的表现。我数次提到过,人眼和摄像机的动态范围存在极大的不同,在摄像机的液晶取景器里能观察到即将的摄影效果,表现出的反差要远远大于人眼的视觉识别,人眼能分辨的暗区细节极可能会丢失。

  除此以外,单一主光塑造的画面往往并非完美。如高位光会直接导致鼻梁、下巴下的投影,上亮下暗的对比超越了人眼,有时会觉得生硬,特别是影棚摄影中,有时光源会在画面内留下主体投影,而投影不是任何时都该被强调的。按照布光顺序,摄影师将使辅光介入。

  辅光,用于减弱主光造成的明显阴影,以增加主光照不到位置的画面层次与细节,减少阴影的密度。辅光不可选用硬光,那会形成画面多个角度的高光点,这不符合视觉规律。选用柔和的无明显方向的散射光或反射光。

  通常情况下,辅光位于主光相对应摄像机轴的另一边。但一般不建议对称处理。特别是侧光为主光时,在另一侧使用辅光会造成上述那样的多高光点,照明混乱,理想的画面明暗分布应是以高光(距离主光最近)为起点,逐步过渡到最暗区,使用另一边接近顺光位置的辅光才能帮助实现。


侧光主光,侧光辅光


侧光主光,偏顺光辅光

  如果你喜欢两边高光,夹着中部阴影的造型,打破常规的布光也无伤大雅。

  比位置更需要考虑的是辅光的发光强度,它绝对不允许比主光强。辅光的亮度决定着画面反差,与主光比例越大,画面反差越大,反之则越小。完全不用辅光的画面形成极硬的影调,曾经发过的光比对比例图,最后的1:16画面做了极端处理,不仅未予以辅光,更是用黑布悬于主光另一边,环境反光尽被消除,形成极强烈的戏剧化风格。


图片说明

  你在户外也可以这么干,当主体为人物时,让其靠近暗色环境一边,前一章节中所提的“吸光板作用”。

  即使在户外,辅光的亮度也不么那么难以控制。影棚中可以调节作为辅光的灯体输出功率,常用反光板做辅光的户外,调节反光板与被摄主体的远近就能调节主辅光比。


舞台背景光

  主辅光照明法是摄影中最常用的打光方案,当画面还需考虑背景与主体的关系时,就需要介入背景光了。这只能在人工照明环境下实现。背景光的种类按影调划分为高、中、低调。高调利用比主光更加强烈的光源照明背景,使其曝光过度,低调则不使用背景光并让主辅光不能到达背景,形成严重的曝光不足。中间调背景,即对背景常规用光,使用一定角度的软光照射背景,让其出现明显的亮暗渐变。特殊情况下,还可使用聚光筒在背景上营造出舞台效果。

  室内拍摄为更好的突出主体,当背景为深色调时,摄影师会创造性的从主体背后打出一道硬强光,勾勒出被摄者的轮廓,使之高光溢出。该束照射范围极明确的光线称之为轮廓光。在户外表现为对逆光的运用,此时为亮背景处理,主光的强度应比轮廓光更暗才能突出。使用轮廓光时,摄影师一定要注意镜头是否会因进光产生令人生厌的光晕,当光晕出现时需要更改拍摄角度或使用遮光罩。


户外轮廓光

  背景光和轮廓光都不能影响被摄主体的主辅塑形。至于修饰光,那是用小型的笔灯去强调主体的某一具体部位,我就不去详细解释了。
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11 金钱 +11 贡献 +11 收起 理由
风少卿 + 11 + 11 + 11 很好很给力!

查看全部评分

发表于 2014-1-15 19:48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学习了!很好~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免责申明|Archiver|手机版|随州摄影网 ( 鄂ICP备12016844号-1 )

GMT+8, 2024-11-23 15:47 , Processed in 0.056675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17 Comsenz Inc.

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a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